近年來,在多重政策利好的“誘惑”下,家電、食品、電子、光伏等企業紛紛開始試水智能制造領域,在工業機器人市場掀起了一股“跨界轉型”的新風潮。
尤其是在機床行業,由于市場環境和其他增長要素的顯著變化,機床工具產業正面臨和經受調整轉型的嚴峻考驗,自2011年起,機床企業的凈利潤紛紛開始下滑,整個機床行業可謂萬馬齊喑。而近年來景氣度一再走高的的工業機器人領域無疑給深陷泥潭的機床企業帶來翻身的機會。
與此同時,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企業智能化的轉型,機器人市場卻備受追捧。
此外,技術關聯度大、未來可預期的快速增長是促使機床企業紛紛介入機器人制造領域的兩大因素。
相對于其他行業,機床行業進軍機器人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機器人關鍵應用在于運動控制,而運動控制則是保證機床精度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這個角度來說,機床制造與機器人制造技術關聯度非常大。
埃斯頓正以驚人的速度追趕國際機器人巨頭的步伐。
成立于2002年的埃斯頓,前身為南京埃斯頓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埃斯頓一直專注于高端智能機械裝備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在數據系統領域有著多年的技術積累。
資料顯示,埃斯頓2010年便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2011年便與歸國博士、機器人專家王杰高攜手,成立專門研發和生產工業機器人的控股子公司埃斯頓機器人公司,并開始進行機器人本體以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
目前,埃斯頓的機器人產品包括六軸通用機器人、四軸碼垛機器人、SCARA機器人、DELTA機器人、伺服機械手及相應成套設備和整體解決方案,并實現小批量生產和銷售。
2015年3月份才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埃斯頓,自上市以來便重點布局機器人業務。埃斯頓也因此被行業內人士看作是繼新松機器人后的第二只純正“機器人概念股”。
2006年,身處華南機械加工腹地的廣州數控,敏銳嗅覺到制造業市場環境正逐漸發生變化,包括勞動力成本上升、工廠自動化程度提高等態勢正日漸顯現。因此,廣州數控便集中50余名科研人員、斥資2000萬元開展工業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其決心和預見性可見一斑。
歷經10年,廣州數控逐漸成為民族機器人品牌快速崛起的典型代表并為外界熟知。截至目前,廣州數控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已經覆蓋了3公斤到400公斤,自由度包括3至6個關節,應用功能包括搬運、機床上下料、焊接、碼垛、涂膠、打磨拋光等,其應用涉及數控機床、五金機械、電子、家電、建材等多個行業應用領域。
目前,志高空調、廣汽、海爾、創維等知名企業均為廣州數控的客戶。此外,廣州數控機器人還相繼出口到馬來西亞、越南、土耳其、智利等國家和地區,為國產工業機器人品牌樹起一面旗幟。
華中數控憑借中、高檔數控系統領頭羊的光環登陸創業板, 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控裝置形成了高、中、低三個檔次的系列產品。
華中數控總裁李曉濤曾表示,公司的業務一直是圍繞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驅動和電機展開,而這也正是工業機器人的幾大核心部件,因此公司能夠“順理成章”地快速切入機器人領域。
2013年9月,華中數控將其子公司更名為深圳華數,正式切入工業機器人業務;隨后2013年12月31日成立重慶華數,以搶占西南地區的機器人應用市場。
此外,在 2015年,從成立合資公司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獨資公司佛山登奇機電技術有限公司、編寫機器人教材,到收購江蘇錦明,華中數控在機器人產業鏈方面的布局正在不斷提速。
在機床行業已經整整走過50年的秦川機床與大連機床、沈陽機床并稱“機床行業三大龍頭”。2013年7月這家機床巨頭正式對外公告,計劃投資1.94億元進行9萬套(一期)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技術改造項目建設。此舉將秦川機床進軍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決心彰顯無遺。
秦川機床表示,自2013年7月公司決定投資機器人減速器項目以來,一直在積極推進該項目,在工藝裝備開發、工藝定型、資金投入、設備采購、生產組織、市場開拓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
據秦川機床董秘付林興介紹,截至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了八種型號的減速器樣品試制及小批生產完善工作,其中包括E系列七個(BX20E、BX40E、BX80E、BX110E、BX160E、 BX320E、BX450E),C型一個(BX320C)。其中五種已進入穩定小批生產,另三種已經完成型式實驗和小批生產工藝的準備工作。
按照秦川機床的計劃,目前已經具備通用6關節機器人所需的主要型號減速器,接下來將進入系列型譜拓展及量產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7月份,秦川機床就與博世力士樂簽署了戰略合作。并且,公司最近的公告內容顯示,機器人減速器項目的合作有望取得階段性進展。
大連機床始建于1948年,是共和國建國初期全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一,現已成為全國大型的組合機床、柔性制造系統及自動化成套技術與裝備、數控機床研發制造基地,數控功能部件研發制造基地和中國機床行業的排頭兵企業。
為滿足制造行業對“無人化工廠”、“無燈車間”等智能化自動加工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目前,大連機床已經推出2Kg、4Kg、7Kg、13Kg、20Kg等多種規格的6自由度高性能工業機器人產品。
大連機床的機器人,是與與國外著名機器人生產制造商合作,聯合設計、制造,關鍵零部件引進國外先進產品。
此外,大連機床可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機器人產品及工業自動化成套解決方案、工藝方案、工裝夾具、柔性化升級等整體全過程服務。
日發精機是一家從事精密機械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主要產品為各類數控機床,其產品線長,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夠同時生產數控車床、數控磨床、立式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數控落地銑鏜加工中心的企業。
在機器人領域,日發精機為高端用戶提供以直角坐標機器人為主的自動化連線。
日發精機方面表示,公司近年來已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有所突破。公司生產的RFSCD系類直角坐標機器人作為工業機器人的一種,具有運行速度快,穩定性好,性價比高等特點,與公司生產的RF系列機床一同在汽車零部件行業、軸承行業及工程機械等行業有廣泛應用。
一直專注金屬板材成形機床產品研制及銷售的亞威股份近幾年受行業需求低迷導致收入增速持續下滑。在此情況下,亞威股份轉型布局潛力廣闊的機器人市場,以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4年6月份,亞威股份巨資”牽手“德國徠斯,成立合資子公司亞威徠斯機器人制造(江蘇)有限公司,并以持有51%的股權控股該子公司。
2014年12月16日,亞威股份再度出手,耗資1.39億元收購無錫創科源激光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科源)94.52%的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創科源主要在汽車制造領域為客戶提供激光加工設備的系統集成以及相關技術服務,主要產品為集成應用解決方案的三維激光切割系統,主要應用在樣車試制、小批量試生產、變形車、特種車和備件維修市場中。且創科源已經擁有宇通客車、長城汽車等國內汽車廠家客戶。
近日,有消息稱,亞威股份與德國徠斯合作的工業機器人項目進展順利。公司以與徠斯合作為切入點,進入工業機器人業務,在2014年底合資公司成立、2015年上半年樣機小批量試制的基礎上,去年已實現批量生產,全年共獲訂單1200萬元。目前產品主要供庫卡、徠斯、亞威三家內部使用,公司計劃,未來將在滿足內部需求基礎上,加大市場拓展力度。
山東威達是世界鉆夾頭行業的龍頭企業,為延伸產業鏈,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及業務結構于2013年收購濟南第一機床有限公司,后又以自有資金9500萬元人民幣進行了增資。然而,近1個億的投入并沒有帶給山東威達帶來可觀的收益。
為盡快擺脫困境,尋找新的利潤點,在2014年3月,山東威達發布公告稱,公司子公司濟南第一機床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1000萬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濟南一機銳嶺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已經完成工商登記備案工作。
公告顯示,一機銳嶺經營范圍包括機械電子成套設備、工業機器人(不含特種設備類)、智能自動化設備的開發、制造、銷售及安裝等內容。
2015年12月,山東威達發布公告,擬通過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德邁科100%股權、精密鑄造100%股權和募集配套資金。
據了解,德邁科專注于工業電氣自動化及信息化領域,是國內領先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致力于為工業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工程技術服務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德邁科工廠自動化業務有多年項目實施經驗,服務的客戶超過80%以上都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工廠以及國內的頂尖企業, 包括陶氏化學、漢高、阿克蘇諾貝爾、杜邦、瑪氏食品、光明乳業等。
法因數控主營鋼結構數控成套加工設備的研發、制造和銷售。
2009年2月,由法因數控研制開發的國內首臺雙機器人切割工作站在陜汽通過驗收,并在陜汽車架廠成功投產運行。
資料顯示,法因數控RPC12雙機器人等離子切割工作站主要用于汽車縱梁的三維切割,是國內第一次在汽車車架切割方面的應用,并首次成功使用三維檢測技術,對于工件誤差較大或工件定位不準,都可以自動檢測出來,同時進行三維補償,糾偏能力高達±40mm,糾偏精度達0.4mm。因此,法因數控成為一家頗具代表性的機器人概念股。
法因數控財務負責人兼董秘孟中良表示,在工業生產中,能夠完成自動連續生產的許多智能化、自動化的裝置是機器人廣義概念的一部分,而法因數控的產品是與這些自動化、智能化裝置有關聯的。
不過,在法因數控披露的公告中甚少提及“機器人”相關字眼。在半年報、度報告中,也只是將機器人業務一筆帶過,法因數控方面稱,機器人焊接工作站已經完成開發工作,需要通過調試、試車進行完善。
2015年3月,錢江摩托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于控股子公司浙江錢江機器人有限公司、北平機床,以現金方式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00萬元,其中,錢江摩托出資150萬元占比15%,錢江機器人公司出資500萬元占比50%,北平機床出資350萬元占比35%。
據了解,該合資公司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但不限于機器人產品的銷售、業務咨詢、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當時是外界初次了解到北平機床涉足機器人業務,而事實上,北平機床早在2010年之前就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
北平機床董事長虞榮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正在讓北平機床的生產車間能夠盡量接近德國企業的生產車間。“2010年之前,我去德國考察時發現,那里很多機床企業的生產車間里已經實現機器人代替人工,回來后,我就開始研發機器人,也成功研發出了第一臺三軸機械手。”
據虞榮華透露,近幾年北平機床陸續成功研發多款機器人,如今北平機床車間里的機器人大部分都是公司自主自己研發的。“我們還把公司生產的機器人投放到市場,去年就賣了200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