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智能(AI)AlphaGo戰勝圍棋高手李世石,到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風靡全球,有專家稱,人類已從信息社會進入智能社會,一場新的AI革命正在到來。
最近,由ChatGPT引發的人工智能熱潮也在A股激起了波瀾。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人工智能板塊在基礎技術層和實際應用層已誕生出新的投資領域,讓各公司之間產生激烈的競爭。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與多元,未來五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規模將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商業變現有望加速。
AIGC領域迎來重大發展
ChatGPT的火熱帶來市場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的關注,AI領域市場空間逐步廣闊。
復旦大學中國金融法治研究院副院長施東輝對本報記者表示,AIGC與互聯網的發明一樣重要。對企業而言,AIGC有助于實現降本增效;對用戶而言,AIGC降低內容創作門檻,內容供給或呈現爆發式增長。據Gartner測算,當前AIGC占所有生成數據小于1%,預計該數字到2025年或上升至10%,覆蓋文字、圖像、視頻、音頻以及虛擬人等領域,或成元宇宙基建內容的組成部分。
中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馳對本報記者表示,對于目前一些中國互聯網公司的AI服務,如搜索引擎等,是弱AI或決策式AI的通用型應用,底層技術是深度學習。后來發展起來的圖片識別、語音合成、音頻視頻的識別等,其功能核心是智能識別與簡單決策,對結構化數據的理解能力較弱。隨著OpenAI的GPT-3出世,AI可識別的數據不再是已標注過的結構化數據,對于人類語義和情感的理解有了重大變革,AI技術的應用開始從決策式AI向生成式AI轉變,AIGC領域迎來重大發展。
“圍繞AIGC商業化的兩大主線人工智能板塊誕生出新的投資領域:在基礎技術層,關注具備構建大規模預訓練模型能力的重點公司;在實際應用層,關注生成式AI在C端具有商業化實際應用場景理解和業務優勢的公司。”徐馳說,當前AIGC創業環境的火爆是由大模型的開源化驅動的,大模型API的公布和模型的開源使得資源有限的公司能用上最尖端的生成式AI技術,也讓這些公司之間產生激烈競爭,因為各公司可以使用相同的底層模型。即使是該領域相對成熟的公司也不享有重要的技術、產品或數據“護城河”。
徐馳認為,在AIGC賽道上,不論公司規模大小都要不斷創新以跟上新模型的發布。從中國市場的實際投資領域看,技術層的投資機會集中于具備強大算力、數據、技術儲備的公司。在實際應用端,生成式AI可以生成文本、圖像、視頻、代碼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在實際細分領域的應用中繪畫、剪輯、寫作等均有落地項目,如曾經火爆出圈的AI繪圖軟件MidJourney。過去市場擔憂AIGC在產品應用端和商業變現方面存在不確定性,隨著ChatGPT在消費端和商用端的商業化探索,AIGC應用的市場潛力開始顯現,應用落地和商業變現有望加速。
在他看來,中國市場過去專注于決策式AI應用的公司,其核心技術從決策式AI到生成式AI的轉變將孕育新的投資機會。如圖片、文本識別向圖片、文本生成轉變,此類公司在垂直領域與碎片場景具有商業化實際應用的理解和業務優勢,不需要投入過多的資源,就能依靠技術與數據儲備訓練出一些生成式AI的細分應用。
從板塊估值來看,中泰證券研報顯示,人工智能板塊處于估值修復階段。“人工智能指數”當前的市盈率達到46.58,處于全部A股市盈率71%分位點處;市盈率中值37.12,處于全部A股市盈率62.6%分位點處;從2023年初至今,相較于滬深300、上證50漲幅較大。
AI技術與融合應用漸次突破
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應用的市場規模達到1100億元,同比增長16%。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與融合應用漸次突破,應用場景涵蓋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金融、智能醫療、智能教育等。隨著人工智能賦能百業的效果日益顯著,更多行業和領域正加速擁抱人工智能。
賽迪顧問副總裁宋宇對本報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應用的市場空間是巨大的,無論是智能駕駛、工業智能,還是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都相當可觀。在人工智能典型的應用市場中,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幾大板塊表現突出。ChatGPT在人工智能領域掀起新熱潮,國內外科技巨頭企業作出響應,谷歌推出Bard,百度推出“文心一言”。由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圖譜構成的對話式AI引起市場關注。
人工智能應用中仍存在部分不足。宋宇表示,一是所需數據與現有數據庫不匹配,行業應用中的數據存在缺失、雜亂、難讀取、具有時間差異的現象,部分文本數據難以生成數字信息,不同設備的數據格式不一致,獲取信息不具備時效性或存在獲取風險,導致實際應用時數據獲取不完全。二是框架、模型、系統不適配,人工智能實際應用中涉及多種模型、框架和系統的融合實用,跨平臺的操作系統常存在難適配的問題,多品牌設備存在技術性能不統一、應用端可能存在因開發平臺不同帶來的兼容性差和效率低等問題。
展望未來,宋宇表示,從整體市場環境看,人工智能領域的未來前景向好。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與多元,未來五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規模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生成式AI、智能輔助駕駛、存算一體芯片和智能機器人將成為人工智能主要關注的應用領域。自動駕駛乘用車滲透率不斷增加,2022年行泊一體功能開始在多款車型上實現量產,適用于城市場景應用的智能輔助駕駛普及程度將持續提升。有部分應用于端側可穿戴設備、泛安防等領域的存算一體芯片實現量產,2023年起存算一體芯片將逐漸在云端實現落地應用。人工智能在工業制造領域表現良好,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機器人在制造行業的應用逐漸廣泛,未來人工智能在制造行業的滲透率將持續提升。